是否可改用「可分解」塑膠呢?不是那麼簡單

By |2020-05-08T12:33:26+08:0011 1 月, 2020|矽膠知識|

用麥桿、稻桿、玉米做成的PLA綠色塑膠無法解決海洋垃圾問題 環保署統計,台灣每年可分解塑膠的使用量約1500公噸。這些沒有回收標誌的廢棄物,就算不能進入堆肥場,至少也應該跟著一般垃圾一起焚化處理掉。但是因聚乳酸的外觀跟傳統塑膠長得太像,民眾很容易誤丟入塑膠回收區,一旦混入回收系統後,不僅無法分解,還會影響塑膠回收,造成再製的塑膠品質不良,同樣形成「塑膠汙染」。 「綠色塑膠」聚乳酸:,這些標榜由麥桿、稻桿、玉米做成的PLA餐具,主要原料其實是「聚乳酸」。聚乳酸來自這些植物的澱粉:將澱粉分解成糖精後,讓糖精發酵產生乳酸,再將乳酸聚合、聯結起來,便形成具有韌性、可受熱塑形的聚乳酸。要讓聚乳酸分解的堆肥條件其實頗為嚴苛,必須達到相對濕度90%,並處在攝氏58─70度的高溫下,且同時確保該環境屬於氧氣充足的非密閉空間,聚乳酸製品才可自動被微生物完全分解為水、二氧化碳或甲烷。   聯合國最高環境科學家警告說,生物降解塑料水瓶和購物袋是海洋垃圾無處不在的問題的一個錯誤解決方案。 聯合國星期一發布的一份報告發現,大多數塑料非常耐用,導致大型塑料碎片和“微塑料”通過水流擴散到北極到南極的海洋。 在環境中崩潰的綠色塑料已經作為一種可持續的替代品銷售,可以減少大量傾倒在海中的塑料廢物。但聯合國環境計劃首席科學家杰奎琳麥格萊德告訴衛報,這些生物降解塑料不是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 “這是善意的,但錯誤的。許多塑料標籤可生物降解,如購物袋,只會在50攝氏度的溫度下分解,這不是海洋。他們也不漂亮,所以他們會沉下去,所以他們不會暴露在紫外線下並分解,“她說。     [...]